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三章 不存在的报告 (第2/3页)
/br> “啪!” 一个东西被拍在了苏晴的桌上。是一个U盘(在2000年,这还是个稀罕物,很金贵)。 苏晴抬起头。 “苏晴,” 李姐居高临下地开口,连“小苏”都不叫了,“高材生,电脑懂吧?” 苏晴点点头。 “把这个文件里的错别字改了,重新排版。下班前,要。” 李姐用指甲敲了敲U盘,口气是不容置喙的命令。 “好的,李姐。” 苏晴立刻放下了会议纪要。她太渴望一份“真正”的电脑工作了。 她插上U盘,打开了那个唯一的WPS文档。 然后,她傻眼了。 这是一个地雷阵。 技术困难: 这是一份排版极其混乱的文档。各种字体——宋体、黑体、楷体——挤作一团;字号从“初号”到“五号”反复横跳;段落缩进更是随心所欲,显然是不同人从不同地方东拼西凑的结果。 内容困难: 这是一份关于“本市招商引资”的半成品报告。里面充满了“黑话”和“缩写”——“三通一平”、“筑巢引凤”、“17号文精神”……苏晴一个字都认识,但连起来完全看不懂。 她瞬间明白了。这是李姐做了一半、做不下去的“烂尾”工作,故意扔给她的。 如果她做不好,李姐正好去张科长那里告状:“那个新来的大学生,眼高手低,连个排版都做不好。” 如果她做好了,李姐就会拿着这份文件,去张科长那里领功。 苏晴的“学霸”劲上来了。 她没有去问李姐(她知道问了也是白问,只会招来羞辱),而是做了一个让李姐意想不到的动作。 她把自己刚刚在“学习”的《会议纪要汇编》拖了过来,开始一页一页地翻找。 她用最“笨”的办法,在这些官样文章里,查找那些“黑话”和“缩写”的原始出处和准确含义。 “‘三通一平’,找到了,是99年3月城建工作会议上提的。” “‘17号文’,原来是省里关于开发区的指导文件。”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。她不只是在“改错”和“排版”,她是在“重写”。 下午4点50分。 临近下班。 苏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。 她活动了一下酸痛的脖子,把文件保存好。她不但改完了所有错别字、统一了格式,还用她学到的WPS技巧,把文档排版得清清爽爽,甚至(多此一举地)加了一个简约的“封面页”。 她(天真地)打印了两份,一份拿去给了李姐。 “李姐,我改好了,您看看。” 李姐正准备关电脑,她惊呆了。她没想到苏晴真的做完了,而且做得这么好。她接过那份打印稿,纸张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,上面的排版清晰得像教科书。 李姐的脸黑了。她一句话没说,抓起报告和U盘,塞进包里,蹬蹬蹬地踩着高跟鞋走了。 苏晴有些莫名其妙,但总算松了口气。 “小苏啊。” 张科长(闻到了下班的气息)伸着懒腰,从里间办公室走出来。他一眼就看到了苏晴桌上(她自己留存备档的)另一份打印稿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