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二章 (第2/2页)
那时不过十六七岁,第二天我穿上新衣服,照了镜子,觉得自己好漂亮。我穿着锦缎、头戴珍珠??我害怕发声,却也享受那富贵的温床。”她讥讽地笑了起来。 “他死了,那些钱财的一部分本该归我拥有。但是他的贵族亲戚想要,我没有争。”她稍作停顿,像是喃喃自语:“我不要那些钱,那是他拿孩子的眼泪换来的??” 这样诚实的忏悔不是作假的。 伊里乌斯的心彷佛被什么攫住,那不是对罪的审判,而是一种对人性的悲悯。 在她的生命里,人们都把她视为可以交易的物品。她痛苦却不失良善,坦白承认罪恶,拒绝沉沦于恶行得来的虚荣。 女子语气平静地说:“我恳求宽恕我意志的恶向,以及我的怠惰与共犯,因为我真心期盼丈夫的死亡,并且出于求富贵的心,对于恶行沉默共谋。” 伊里乌斯低垂眼睫,听她平静地陈述着自己的罪。她并不是纯然无辜的,也不是败坏的人。迷途知返的灵魂,虽然堕落却仍有光,这样的人应当得到救赎。 “你不是唯一一个带着罪与羞耻而来的人。圣经说:若我们认自己的罪,天主是信实的,是公义的,必要赦免我们的罪,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。你曾经沉默,但你没有继续沉沦。你选择坦承恐惧与自私,这已是悔改的开端。上主知道人是脆弱的,祂并不轻看你的痛苦。现在请诵念忏悔经。愿上主施恩于你,赦免你的一切过犯。” 女子在他的引导下诵念忏悔经,拉丁语的发音称不上完美,但仍然缓慢平稳地逐句读出。 世上最神圣的事,莫过于一个人在绝望之中,仍愿向上主求宽恕。 伊里乌斯把声音放得温柔,轻声问:“如此,你是否愿意为这些罪行履行补赎?” 初次告解的女子似乎没有料到神父会询问她的意愿,也不太清楚询问的意图。 她愣怔片刻,回答道:“是的,我愿意。我曾经想过使用那些遗产救济孤儿,我愿意付出体力劳动照顾孩子,但现在我已没有足够钱财能够做到??” 伊里乌斯静默半晌,将右手覆于胸前,在黑暗中划了一个十字圣号。 “补赎并不是惩罚,你既愿悔改,也愿弥补,那便应在行动中实践。” 他微微前倾,语气低缓而清晰:“教堂后院有一所小型的孤儿院,由玛尔大修女看顾。她近来体力不济,需要人协助。若你愿意,每周三与周五,在晨祷后前往,为孤儿们准备早食、清理院落,并陪伴他们祈祷。不必解释你的来历,只要静默服侍。这样的补赎,你是否愿意?” “只是这样??我就能得赦免了吗?”女子似有迟疑,似是不相信自己能够如此轻松得到宽恕。 伊里乌斯了然轻笑:“你觉得太容易了,是吗?悔罪的人总以为要付出更多,才值得被原谅。但上主不是商人,祂的宽恕不需等价交换。” 女子踌躇良久,他耐心等待。 “是的,我当然愿意。我甚至可以每天前来。”女子似下定决心般快速地说。 伊里乌斯微微点头,将手按在木格窗上方的十字架旁,低声说:“你的罪已得赦,补赎已定,愿你在主内得平安。” “感谢天主。”女子恭敬地划了十字礼,缓缓起身退出了告解亭。 门轻盈阖上,把罪的重担留在了帷幕之下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